电泳涂装带电入槽的缺陷及应对建议
时间:2022-05-30
在电泳涂装生产时,泳涂工件入槽通电方式一般分带电入槽和入槽通电(即入槽工件全浸没在槽液中后通电)两种。
入槽通电方式多适用于间歇式、自动化涂装线电泳涂装场合,即被涂物工件全部浸没入电泳漆后再供电,电沉积完毕后,先断电再出槽,其优点是可避免产生带电入槽阶梯弊病,缺点是脉冲电流大,需设置软起动。只有在入槽段保持工件与阳极同电位,才能实现入槽通电(即全浸没后通电),在这种场合可能产生工件阳极溶解问题。带电入槽方式多用于对品质要求不高的连续自动化电泳涂装生产线上。一般认为,带电入槽没有断电(不带电)入槽的方式好。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带电入槽时,可能会出现针孔、水迹等涂膜弊病,形成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1. 入槽部位液面有泡沫浮游(积聚),泡沫吸附在被涂物表面上被沉积的漆包裹。
2. 被涂物表面湿润不均或有水滴。
3. 入槽段电压过高,造成强烈的电解反应,在被涂物表面产生大量的电解气体。
4. 运输链(被涂物的入槽)速度太慢或有脉动。
防止带电入槽涂膜弊病,已有较成熟的工艺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
1. 工件在入槽前保持全干或全湿,一般设置纯水喷雾装置确保被涂物外表全湿。
2. 工件入槽部位少布置阳极,缓解入槽时的电解反应。
3. 增强入槽部位的液流,最好被涂物与液流是对向,有利于消除入槽口液面的泡沫和被涂物表面附着的气体。
4. 输送速度应平稳,消除脉动(尤其在慢速的场合)。
5. 提高槽液温度(28℃→33℃),降低湿涂膜的粘性,增强释放气泡性,能消除被涂物前端涂膜针孔弊病。需要注意是槽液温度增高对电泳槽液的稳定性和泳透力有负面影响。
解决泳涂膜厚不均一,可以考虑改为带电入槽法,电泳时间按被涂物顶部的某点进出槽液面计算;换句话说可以加快链速,提高既有电泳设备的产能,降低电泳涂装运行成本。较理想科学的办法是选用高泳透力CED涂料,当泳涂到一定膜厚(如20μm),湿涂膜电阻增大到一定值后,涂膜不随电泳时间增长而增厚。浩力森HTP产品系列匹配性较好,磷化、硅烷泳透力超高;与各种油性漆、水性工业漆结合力良好,喷粉结合力优、密封胶匹配优异;固化温度低,若两种办法同时采用则效果更佳。
本文作者:浩力森应用工程中心 王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