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涂装中电泳漆膜异物附着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时间:2022-11-09
阴极电泳是汽车涂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为整车提供完整的底漆涂层,确保整车的耐盐雾性满足要求,但电泳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病严重影响整车的耐腐蚀性能,因此需要对各种弊病原因进行分析和预防。有阴极电泳必然离不开前处理工序,前处理工序为阴极电泳提供洁净无油污且具有完整磷化膜的车身及工件,确保阴极电泳涂层的附着力及耐盐雾性满足要求。汽车电泳涂装时可能出现的电泳漆膜弊病种类很多,如缩孔、针孔、粗糙、颗粒、膜厚太薄、膜厚过厚、异物附着等,本文主要分析异物附着漆膜弊病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电泳漆膜异物附着存在好几种情况,如斑印、黄锈瘤块等,产生的原因也很多,如前处理脱脂不良、水洗不充分、前处理工序异常停线等。下图是一种不常见的电泳漆膜弊病,类似瘤块状,且烘干后硬度高,不易清理,严重影响漆膜外观及电泳质量。
.
.
2.1 硬度高
此种异物有着较高的硬度,不易破坏和清理,与电泳件之间有着较强的附着力,必须采用刮刀、气动砂轮等方可清理干净。
2.2 内部结构为蜂窝状
通过放大镜观察,瘤块的内部结构为蜂窝状,存在较多的气泡状空隙,内部气泡分布不均匀,气泡大小也不一致,最大直径6mm左右,而最小的不足1mm。
2.3 出现的位置不确定
电泳后的瘤块出现位置不是唯一的,可能出现在顶盖、车门、门框、底板等车身上任何位置,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但通过位置统计,车门出现的几率略高于其他部位(见图2),经过后期分析验证,车门上出现几率高的主要原因与槽液循环状态有关。
2.4 异物与工件间的电泳漆膜完整
烘干后的异物外观不规则且表面光滑,采用刮刀将其表面的瘤块状异物清理干净后,底部有完整的电泳涂层,而非金属基材。由此可以分析,瘤块状异物应该是在电泳槽或者电泳之后的槽内所出现的。
通过对电泳烘干后的瘤块状异物外观、出现位置以及与电泳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此瘤块状异物为前处理或电泳槽内产生的,经烘干后黏附于电泳漆上,硬度高,强度大,属于顽固性漆膜弊病,此问题属于较严重的槽液维护方面的原因导致,因此必须找出产生原因,并从源头控制,避免后续再次发生。
3.1 排查前处理各槽
对前处理各槽的槽液运行情况、槽内的含渣情况进行排查分析,查看预脱脂、脱脂槽液是否存在集聚性油污及杂质、槽液的循环状态、槽液循环压力、过滤袋内杂质的含量及状态,并用滤网打捞槽液中的悬浮物,分析其物质的主要构成。经验证排查,排除此弊病是由前处理各槽导致。
3.2 排查电泳槽
1)拆卸电泳槽过滤器,查看过滤袋内的滤渣情况,是否有明显滤渣。经排查,无滤渣。
2)查看槽液的运行情况,循环过程中是否存在明显气泡,气泡的量是否发生变化。电泳槽液内循环过程中存在气泡属于正常现象,但气泡的量突然增多则可能是槽液存在异常情况,需要分析原因。
3 )电泳槽的两侧阳极管位置因循环不良,导致集聚有大量的电泳气泡,采用工具查看气泡状态,发现其为絮凝状的固体物。将此絮凝状固体进行180℃烘烤30min后观察其状态,发现与车身电泳后出现的瘤块状异物外观状态、硬度均一致,属于同一物质。
由此分析,车电泳烘干后的瘤块状异物是由电泳槽内的絮凝状固体附着于车身上而造成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瘤块状固体底部是完整的电泳漆膜。
电泳槽内出现的絮凝状固体经分析与前处理各槽液之间存在关系,而吊具是联系各槽的枢纽,因此需要从槽液关系,吊具运行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
4.1 分析絮凝状物体与脱脂剂之间的关系
取少量脱脂剂,加入电泳漆中,在搅拌下快速出现絮凝状固体,且絮凝状固体的状态与电泳槽内的状态一致。其反应原理:带酸质子的电泳胶状稳定液体遇碱后发生中和反应。
4.2 分析脱脂剂的来源
电泳吊具是车身电泳过程中贯通整个前处理电泳工序的输送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由吊具将脱脂剂带入电泳槽的可能性为90%以上。分析吊具的结构是否存可以存留槽液的夹缝,如吊具支腿吊具支架、挡水板等,经现场分析,因预脱脂.脱脂喷淋时压力较大,液体喷溅较高,因此大量的槽液喷淋至挡水板顶板,并在运行过程中带人至电泳槽内,当车身在电泳槽内做摆动动作时,挡水板上的脱脂剂流至电泳槽中,并迅速反应形成絮状物,在槽液搅拌循环过程中黏附于车身表面。电泳槽内的絮状物固体是由于吊具的挡水板将脱脂剂带人电泳槽内发生反应所致。
为了彻底消除电泳瘤块状异物附着的漆膜弊病,需要制定整改措施,因改变设备的结构属于长期的技改项目,短期内无法实现,因此需要从工艺角度进行改进,避免脱脂剂进人电泳槽。
措施一:调整预脱脂、脱脂喷淋时间。车身在下降和上升过程中系统自动启动喷淋,如上升过程中,车身未出槽时喷淋,则槽液正好喷淋在挡水板上,因此需要合理调整喷淋时间,既要保证车身或者零部件能完全喷淋到,又要不喷淋至挡水板上。
措施二:调整预脱脂、脱脂槽的喷淋角度。调整喷嘴斜向下方向喷淋,所喷淋的液体与车身接触点在刚出液面时为最佳,确保喷淋的液体飞溅的角度最低。
措施三:适当调整车身在各槽内的摆动角度。在不影响电泳漆膜完整性的情况下,车身的摆动角度越小越好,避免大幅度摆动时将挡水板上的液体倒人电泳槽内,从而污染电泳槽液。
措施四:定期清理挡水板。前处理及电泳工序的吊具需要定期清理,包括支腿、吊架、挡水板、导电夹等,可采用高压水枪将其表面的浮漆清理干净,采用吸水工具将挡水板上的液体清理干净,并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清理周期。
措施五:电泳倒槽。电泳槽内的絮状物固体并不完全浮在槽液表面,也存在出现沉淀的情况,为了确保槽液的稳定性,只能通过倒槽处理方能将槽底的沉淀清理干净,避免出现长期隐患。若对底部沉淀不及时清理,则会导致沉淀越积越多,甚至影响槽液的底部循环效果,出现电泳漆膜质量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并经过长期验证后,在以上5种措施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可有效避免脱脂剂进人电泳槽而引起反应。若长期出现此种漆膜弊病,则会导致电泳槽液失效,造成电泳槽液的严重浪费,因此需要引起涂装设计人员和工艺人员足够的重视,并从设计角度出发,从根源上避免此种问题的出现。
汽车涂装是一个特殊过程,任何车身涂装漆膜弊病产生的原因均有多种可能性,需要从人、机、料、法、环等多角度考虑和分析,如果因为问题出现的不够频繁而放过,则容易导致大的隐患而造成槽液的浪费。
文章来源《现代涂料与涂装》